为全面推进中国—东盟(新加坡)智能制造现代工匠学院建设,促进双方交流合作,3月10日至15日,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38名师生代表赴我校开展为期6天的“中文+人工智能”跨国研学活动。此次活动是继2024年两校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并揭牌现代工匠学院后的首场实践活动,目的是通过文化浸润、技术实训与产业研习,为中新职教合作注入新动能,助力跨国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开创职业教育国际协同育人的新模式。
研学活动以文化互鉴为起点,创新采用“非遗技艺+工匠精神”的浸润式教育。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师生在我校师生的指导协助下,亲手制作坭兴陶器、实践民族扎染技艺,从传统工艺中领悟东方美学的现代转化;书法临摹与茶艺研习环节,通过笔墨韵律与茶道哲学深化对中华文化内核的认知。在南宁青秀山研学中,师生以压花艺术为载体,在“城市绿肺”中探索生态保护与人文发展的共生理念,为技术人才培养注入可持续理念。

作为现代工匠学院建设的核心实践,活动聚焦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领域。研学团赴柳州参访上汽通用五菱宝骏基地与优必选智慧工厂,从智能汽车生产线到工业机器人应用,全景呈现“中国智造”的创新生态;在螺蛳粉产业园,师生深入剖析地方特色产业数字化转型路径,理解技术赋能传统产业的现实价值。


在我校江南校区人工智能技术学院内,研学团师生们参观了人形机器人编程、元宇宙虚拟实训等场景,体验了“数字孪生+职业教育”的前沿模式。

在广西茜英科技有限公司,师生通过“数字一大·初心之旅”痴搁项目,以数字孪生技术复现中共一大历史场景。该项目从“初心码头”登船,穿越外滩、石库门、博文女校等七大建党场景,结合痴搁交互体验,生动还原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艰辛历程。通过虚实融合的技术手段,研学团直观体验了人工智能在红色教育中的创新应用。

为构建跨国校企协同生态闭环,为现代工匠学院建设提供产业支撑,研学团师生参访了中国—东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广西华芯振邦半导体等公司,期间两校师生围绕工业物联网、芯片研发等议题与公司展开深入研讨,讨论人工智能在高端制造领域的应用前景,探讨跨国校企联合参与人才培养的机制建设。

3月14日晚,双方师生在南宁隆重举行联谊会和研学结业典礼。两国学子以歌舞、互换礼物共叙情谊。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学生代表表示:“从智慧工厂到非遗工坊,我们不仅见证了技术创新的力量,更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此次跨国研学以“中文+人工智能”为双核,架起文化互鉴与技术共进的桥梁,为中新两校共建国际化课程、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未来,双方将持续深化合作,共同培育具有全球视野的技术技能人才,为“一带一路”智能制造产业升级输送高技能人才。
一审一校丨黄宝龙
二审二校丨傅祥威
叁审叁校丨秦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