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学习强国转载我校黄小敬书记在广西日报上发表的理论文章——《着力于解决现实问题与描绘未来图景加快思政课教学与网络新媒体技术深度融合》。文章从要善用网络新媒体技术破解思政课教学难题、善用网络新媒体技术描绘思政课教学未来图景、善用思政课与网络新媒体技术的深度融合之道等方面,论述如何在网络时代推进思政课创新发展。

全文如下: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思政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新时代新征程上,衡量思政课“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关键看能否将网络这一“最大变量”转变为推动思政课创新发展的“最大增量”。实践表明,推进思政课创新发展离不开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强力支撑,这不仅是破解诸多现实问题的需要,也是描绘一幅未来美好图景的需要。
善用网络新媒体技术破解思政课教学难题。当前,移动互联、大数据、区块链等网络新媒体技术正加快重塑思政课教学生态。一方面,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遭遇冲击,教师的知识权威形象以及教学内容的可信性面临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巨大挑战。思政课在迎来发展的“春天”之后,将进入加速改革的“火热夏天”。另一方面,慕课、网络直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教学新样态被催生,过去思政课“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步改变。探索思政课与网络新媒体技术融合之道,是思政课把握时代属性、总结规律遵循、拓展工作格局、优化工作理念、解决现实问题的必然要求。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各级各类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工作持续带来巨大冲击。但各级各类学校纷纷开展线上教学活动,做到了停课不停学。如果没有网络新媒体技术和信息化设施的支撑,我国难以完成如此大规模的线上教学活动。正如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所言,“融合了‘互联网+’‘智能+’技术的在线教学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和世界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这既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思政课的重要发展方向。善用网络新媒体技术,既是疫情之下思政课教学的应对之策,同时也是有效化解网络文化多样化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一元化之间的突出矛盾的需要。当前,网络空间各种价值观念互相交流、交锋和交融,一些不负责任的信息和议论容易造成人们的思想混乱,对青少年产生极为有害影响。对此,思政课绝不能被动防守,而应主动出击,秉承“学生在哪,思想政治教育就在哪”的理念,善用网络新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及时、更精准、更丰富的思政内容供给,让思想政治教育“时时在线”,在广阔的网络空间更鲜活、更有效。
善用网络新媒体技术描绘思政课教学未来图景。善用网络新媒体技术开展思政课教学,其意义不仅在于解决现实问题,更在于引发人们对思政课教学生态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努力描绘一幅美好的未来图景,即思政课到底应该“怎么教”“如何学”,从而实现教学理念的变迁和飞跃。过去,手机一度被视为课堂上的“洪水猛兽”,但思政课手机课堂的应用效果表明:能够提供更加丰富且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服务的手机课堂,已经成为思政课新的“打开方式”,有效消除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部分问题和弊端。建构手机课堂的行为,就是在描绘一幅运用手机优化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未来图景。因此,网络新媒体技术与思政课的融合,既是立足现实的,也是面向未来的。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事关党和民族的千秋伟业,事关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因此,我们必须始终关注思政课的未来场域问题。网络新媒体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不断拓宽思政课的场域。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上,一滴水墨从天而降,刹那间幻成奔腾而下的黄河水,铺满整个舞台,完美诠释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震撼一幕。这一创意引发思政教育工作者对未来的思政课教学场景产生无限遐想:能否利用元宇宙赋予的超越时空限制的在场体验,创设思政课所需的各种教学情境。例如,真实还原历史场景,让历史人物走进课堂“亲身”讲述,与学生“对话”,以真实的事件、逼真的场景和真切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思想共鸣与情感认同。可以想象,如果融合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沉浸技术的元宇宙得以应用于教学领域,那么,元宇宙这一现实技术与虚拟世界高度融合互嵌的数字空间,或许将成为思政课的重要教学场域,并且成为增强线上教学效果的关键。
善用思政课与网络新媒体技术的深度融合之道。首先,准确把握思政课与网络新媒体技术深度融合的基本遵循。思政课独特的课程属性决定了任何形式的改革创新都必须避免出现思想政治教育导向的偏离或者失焦。因此,促进科技创新进步与思政教育引领的有机结合,依托各种网络新媒体技术为智能思政、精准思政增效赋能,避免技术主义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僭越,这是思政课与网络新媒体技术深度融合的基本遵循。其次,必须坚持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没有正确思想指引。当前,教学平台及资源开发规模越来越大,但相关理论研究却远远滞后,难以对“千帆竞发”的教学实践提供及时到位指导。可以想见,在网络新媒体技术时代,如果仍然按照传统思维展开思政课教学,将难以发挥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巨大潜力。最后,坚持久久为功、一张蓝图绘到底。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并不能解决思政课教学中的所有问题,甚至还会在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涌现出诸如过程如何管理监控、效果如何评估考核、如何防止虚假学习、如何建构网上和实体课堂有机融合的高效新型课堂等新问题。任何教学改革都是由少到多、由浅入深、聚沙成塔的探索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持续深化思政课与网络新媒体技术融合的理论内涵、目标任务、方式方法、体制机制的系统化研究。
(作者为麻豆TV在线入口党委书记)
原文网址:丑迟迟辫蝉://补谤迟颈肠濒别.虫耻别虫颈.肠苍/补谤迟颈肠濒别蝉/颈苍诲别虫.丑迟尘濒?补谤迟冲颈诲=14544009323318436901&迟=1660013276202&蝉丑辞飞尘别苍耻=蹿补濒蝉别&肠诲苍=丑迟迟辫蝉%3础%2贵%2贵谤别驳颈辞苍-驳耻补苍驳虫颈-谤别蝉辞耻谤肠别&蝉迟耻诲测冲蝉迟测濒别冲颈诲=蹿别别诲蝉冲辞辫补辩耻别&蝉辞耻谤肠别=蝉丑补谤别&蝉丑补谤别冲迟辞=飞虫冲蝉颈苍驳濒别&颈迟别尘冲颈诲=14544009323318436901&谤别蹿冲谤别补诲冲颈诲=补92产诲诲别9-肠88诲-43补7-补肠肠蹿-别5336肠71肠2补补冲1660029579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