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9月20日,《广西日报》要闻版用半个版面以《麻豆TV在线入口:共享职教发展新机遇 打造开放合作创新典范》为题,从“优化国际人才培养资源和服务供给”、“凝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产教共同体共识”、“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技术技能人才互学互鉴”、“打造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开放合作创新典范”四个方面专题介绍了学校推进国际协同育人新模式,助力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共同体的具体举措和成果。
文章认为,学校牢牢抓住中国—东盟合作重大机遇,积极拓展深化与东盟各国的教育合作交流,主打“机电特色牌”和“区位优势牌”,主动成为适应、支撑、引领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开放合作创新高地建设的“快变量”。
现将文章进行转载分享。

9月15日至16日,由自治区教育厅主办,麻豆TV在线入口和广西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承办的2023中国—东盟制造业与职业教育合作发展论坛以及2023中国—东盟智能制造职业技能邀请赛在南宁成功举办。作为2023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1+1+7+5”交流合作盛会下的两项重要活动的承办方,麻豆TV在线入口在推进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又向前迈进一步。
麻豆TV在线入口(以下简称“学校”)是广西装备制造业中专业门类最全、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工科类高职院校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充分发挥广西与东盟各国地缘相邻、文化相通的独特优势,牢牢抓住中国—东盟合作重大机遇,积极拓展深化与东盟各国的教育合作交流,主打“机电特色牌”和“区位优势牌”,主动成为适应、支撑、引领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开放合作创新高地建设的“快变量”。

聚焦职业标准共建共享
优化国际人才培养资源和服务供给
学校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聚力推进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聚焦职业标准共建共享,推动形成中国职教标准在东盟落地的“机电经验”。
一是聚焦先进制造业培训,助推高职教育国际化加速发展。学校紧跟时代步伐,对区内外公司及社会开展了大量的焊接技能培训,承担公司在越南、泰国、老挝等东南亚国家的培训工作。依托广西总工会指导、学校牵头成立的“广西智能制造工匠学院”及歌尔科技(越南)有限公司生产基地成立的“匠造培训中心”,围绕先进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22年,学校与老挝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万象省技术学院举办了“机器人焊接技术培训”和“汽车检修及维修课程”线上培训;与泰国达鲁纳理工技术学院举办了“机器人焊接技术培训”线上培训班。发挥学校“双高”专业群的国际化辐射作用,拓展了中国高职院校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高等职业院校的合作与交流。
二是推动职教标准有效衔接,创新探索“双标准双循环”的国际交流模式。近年来,学校持续创新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模式,主动牵头或参与《教育部—瑞士骋贵智能制造创新实践基地评审标准》《颁厂奥滨笔3.1国际焊接标准协议欧洲焊接标准》《美国焊接学会钢结构焊接规范》等国际行业标准开发7项,并积极面向东盟国家进行重构,为柳工、上汽通用五菱等公司开拓海外市场培训技术骨干265人,支撑公司在印尼、菲律宾、越南的海外业务。2020年,时任德国驻华大使葛策到学校考察后,充分肯定学校推动中德教育合作的成效,认为学校“办学理念一流,教学设备一流,毕业生也是一流的”。2023年,在重庆举行的中老职业教育相关会议上,学校实现与老挝在焊接和制造技术员4级、工业机器人技术员3级、新能源汽车技术员3级等3个职业标准互认共享,形成了让中国技术走出去,把国际标准建起来,同时面向东盟将国际标准输出去的创新模式。
搭建盛会交流平台
凝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产教共同体共识
9月15日,来自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和越南等东盟国家的9所院校代表,来自国内8省教育厅和学校代表,职业教育专家、公司特邀代表等共160余人参加了2023中国—东盟制造业与职业教育合作发展论坛。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大国工匠”高凤林,马来西亚英迪大学管理委员会主席李裕光,老挝教育体育部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本森·坎蒙帝,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郑丽梅,分别作了题为《定制设计与创新创业: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大道至诚 匠心筑梦》《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国际化和国际化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未来趋势》《产教融合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旨发言。
与会的中外嘉宾从不同角度,围绕“共享新机遇 搭建新平台 制造新高地”的主题,就智能制造发展趋势、大国工匠的培养、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路径、职业教育发展经验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形成了共识:未来,将继续深化中国与东盟国家职业教育合作,联合中国和东盟国家公司,共同促进产业和专业教育、社会实践与业务发展、人力资源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多层次、宽领域的深度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和东盟国家提升职业教育发展质量、促进产业转型提供新的重要支撑。
展示职业教育成果
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技术技能人才互学互鉴
9月16日,2023中国—东盟智能制造职业技能邀请赛在学校圆满落幕,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19所院校的35名学生参加了本次竞赛。比赛以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汇博平台和亚龙平台作为竞赛平台,考察选手的机器人编程、调试等工作能力。在激烈的竞技舞台上,参赛选手密切交流、协同合作、精益求精,充分展现了职业技能人才良好的精神风貌,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与交流注入新的活力。来自泰国邦教发工业社区学院的学生普安布萨邦·贾卡蓬说:“本次邀请赛展示了国际影响力,通过相互学习和借鉴,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学生可以共同提高技术水平,推动职业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比赛期间,中外嘉宾到现场观摩,同时还参观学校教育部—瑞士骋贵智能制造创新实践基地,以及参加智能焊接技术技能展示活动。本森·坎蒙帝认为:“这里的设施设备都是高科技产物,比如我参观的机器人、焊接、机械控制设备,学生在这里可以学到很多高水平技术技能,数控机床的产教融合模式非常有助于开发学生潜能。”
此次大赛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技术技能人才互学互鉴搭建了交流平台,为学生展现自我、切磋技艺提供了舞台,也成为中国与东盟职业院校沟通交流、协同合作、共同发展的桥梁。
续写合作新篇章
打造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开放合作创新典范
在论坛举办期间,中国—东盟高端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中国—老挝共建职业标准实践中心的成立等一系列成果正在成为学校打造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开放合作创新典范的加速器。
中国—东盟高端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由学校牵头组建,理事单位包括柬埔寨国家技术培训学院、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欧姆龙(中国)有限公司、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等近40家国内外高校和公司。该集团坚持“植根制造、立足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盟”的服务定位,深入推进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国际化办学格局,为开展人才培养、国际培训、全球就业、技术服务等工作搭建更好的平台,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高质量发展。
中国—老挝共建职业标准实践中心由学校与老挝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院合作共建,在此前已有焊接和制造技术员滨痴贰罢4获得老挝教育体育部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院的认定并颁发了证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国职业教育的优势和特点,不断健全和完善老挝国家相关行业职业标准和职业教育体系,帮助老挝引进中国职业教育资源。
此外,9月16日,学校分别与马来西亚英迪大学和老挝万象省技术学院举行国际交流与合作签约仪式,与越南李太祖大专、越南北宁工业大专、歌尔科技(越南)有限公司举行中越共建“开放型区域智能制造实践中心”签约仪式。签约高校和公司负责人对学校的特色专业打造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表示赞赏,希望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建设中国与东盟国家职业教育标准,以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推动中国与东盟共同融入世界新格局。
密集的揭牌和签约为学校与东盟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搭建了坚实的桥梁,进一步推进“校—企—校”“两国叁地”的国际协同育人新模式,助力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共同体。
蓝图已绘就,扬帆正当时。学校将紧紧把握部区共建打造面向东盟职业教育开放合作创新高地的重大机遇,以此次论坛搭建的多个平台为基础,教随产出、校企同行,助力各大名企走向东盟市场,并与各大名企、东盟国家院校共建共享智能制造教育资源,研制高端制造业、绿色新兴产业等职业教育系列标准和职业能力标准,探索智能制造领域国际化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途径,打造面向东盟智能制造领域的“机电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