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说,本科毕业生就业难,高职学生的就业更难。而麻豆TV在线入口却风景独好,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几年都保持在95%以上,2005年高达98.86%,远远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 以就业为导向,立足于为"中国制造"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这一办学模式的成功实践,为麻豆TV在线入口毕业生创造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为学生就业"量体裁衣" 从新生入学开始,广西机电学院就结合入学教育,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自我,确定自己的职业取向 学校实行学院、系部、专业三级就业指导,积极开展职业测评和就业咨询工作。根据学校的职业指导方案,各系部制订各阶段的职业指导计划;发挥职业指导课程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由专业教师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职业指导,使就业指导内容由"方法指导"真正转变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了解了专业,进而热爱自己的专业。通过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增强了竞争力。 合理设置专业 奠定就业基础 200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广西提出要建成区域性物流中心。广西机电学院适时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这不仅是广西惟一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也是全国少数几个开设物流专业的高校之一。 学院每年定期对广西及东部发达地区制造业的行业状况、社会需求、专业岗位分布、岗位职责、任务等,进行广泛调查,对未来3~5年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做出预测。学院成立了以公司技术和管理专家为主体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使专业设置尽量有前瞻性,适销对路。这些年,一些社会需求不足的长线专业被适当压缩,一些专业经过改造拓展更具活力,同时适时开办社会急需的专业,开设的高职专业从1999年的8个发展到目前的39个,数控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等专业均符合广西产业优化升级和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有稳定的社会需求,确保毕业生有充分的就业机会。 市场定专业,专业看就业的办学思路,得到了用人单位和学生家长的认可,学院办学规模逐年扩大,招生人数从1999年的965人增长到2005年的3710人,全日制在校生从2900人增长到9876人。 产学研结合 扩大就业渠道 &苍产蝉辫; 小邓年前到广东一家公司实习,公司看中他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很快跟他签了就业合同。每年的四、五月份,广西机电学院的毕业生就大多有了"婆家",而他们的"婆家"往往就是他们原先的实习基地。 &苍产蝉辫; 小邓是学院实施"订单式"培养的学生之一。学院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依据"谁受益谁投入"、"互动双赢"的原则,积极开展顶岗实训、"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的研究与实践,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新机制,激发办学活力。 目前,该院已与区内外100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选择与多个支柱产业的大型现代化公司,签订了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协议。这些合作公司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习实训场地和最新最先进的实训设备,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实现了实践教学与生产实际的“零距离接触”,既让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时有“零适应期”优势,也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双证书”提升就业竞争力 小邱不久前签约广州一家工业设备科技公司,月收入不菲,他告诉记者,除了毕业证,自己还考过了计算机二级,这些证书使他有了好的就业机会。 通过推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制度,学院很多学生考取一些与本专业有关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大大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目前,学院已成为国家高技能人才(机电项目)培训基地、自治区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英国C&G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中心等多个职业技能培训、考试鉴定机构。各专业按照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调整专业人才的知识、素质、能力结构要求,进行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体系的开发与设置,将毕业生的技能鉴定与课程考试有机结合,避免重复考试,降低学生鉴定考证费用。近年来,该院毕业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比率均在80%以上,近70%的毕业生取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