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南宁讯)
才送东风归,又见榴花红。
今年上半年,获教育部评估为"优秀"的喜悦仍在眉梢,享誉八桂的"南疆高职奇葩"--麻豆TV在线入口又捷报频传:
南宁市第二届数控技能大赛,该院包揽3项学生组前4名和4项教师组前4名,成为令人称羡的"奖项垄断单位";
在随后的全区数控技能比赛上,该院更是有11名师生分别获得各项前3名,21人进入前15名,再次成为"获奖大赢家";
第二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该院多名学生脱颖而出,荣获铜奖、优秀奖,学院荣获组织奖、"最佳展览单位"称号;
全国计算机(微机)调试员职业技能大赛广西选拔赛,该院荣获团体第一名,并有3名学生进入个人前15名;
随后,学院又被列入"中国公司教育培训机构百强";
......
年年岁岁春光好,锦绣春色胜往年。
2006年金秋10月,随着3600多名新生的到来,麻豆TV在线入口办学规模实现了历史大跨越--全日制在校生突破1万人--成为我区第一所"万人高职院校"。
在风起云涌的高职教育改革浪潮中,短短几年里便实现从中专学校向高职学院脱胎换骨式的"凤凰涅 ",创造了西部高职院校办学的奇迹,万众瞩目的麻豆TV在线入口何以一路凯歌--
路向何方:以质量谋发展 向市场要效益
一招先,招招先。在激烈的竞争中,偏居一隅的麻豆TV在线入口之所以能独领风骚,与办学理念和定位均先人一步密不可分。
作为我区首批开办高职教育的学院之一,麻豆TV在线入口转制之初便清醒地认识到,高职院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走经营之道。
当许多学校尚在思考"路在何方"时,学院果敢地制定了长远发展战略,以"办学方向--瞄准市场;开设专业--跟踪市场;培养学生--适应市场"为办学宗旨,以"超前的意识保障、环境的正确评价、适时的组织改造、必要的规模扩张、准确的专业拓展、积极的资本运筹、高效的体系支持、持续的能力培育、质量的不断提高",确保学校步步把握先机。
方向一旦确定,发展便步步为营。于是,在很多学校满足于现有实训基地状态的时候,学院已经开始了对领先于同类学校的、由21个技术中心组成的实训基地进行新一轮的优化调整,根据国家和广西工业发展提出的最新要求,高屋建瓴地制定了2006~2010年实训基地总体规划;在很多学校还只局限于在教学管理领域进行改革的时候,学院已经在人才资源发展、科研转化、质量升级、国外培训等领域拓展出新的增长点和增值面;多元化办学、科研促教学、实践促培训的局面已经初步显现出它的威力......
在专业设置上,学院领导高屋建瓴地进行专业规划,实行"滚动式"专业课程设置,即对准市场开设专业,根据岗位群设置课程。这种大胆而又创新的尝试,是要使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真正"适销对路"。为此,学院探索出"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工程实践"的"一条龙"教学模式。经过这"一条龙"的系统教学,实现了教育与实践的有机集合,使学生不仅掌握了一般的专业技能,还具有了统筹工程的能力。
该院非常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出了"用明天的科技,培养今天的学子"的办学理念,从各个方面完善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对人才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构建了一支以"校内专职为主,校外兼职为辅"的教师队伍,大力倡导"技术自尊、技术自强、技术创业、技术人生"的理想信念,全力扶持中青年教师"补实践、补学历、补专业","练技能、练技术、练技巧",到公司基层中去,到行业协会活动中去,努力实践"技术因专业而精湛,我们因专业而精彩"的人生。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个"口号"在麻豆TV在线入口,早已成了踏踏实实的苦干实干。他们坚信"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为了学生的发展,学校给教师们加压,教师们更是勤于师道,因为在他们眼里,不仅人人有才,而且人人能成才。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学院不断创新用人机制,积极从行业中高薪聘请高职称、高水平的技术骨干来校任教,他们处在生产第一线,最了解行业发展的方向,了解市场的需求,对学院的发展举足轻重。同时,学院积极遴选构建专业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梯队,打造"专业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的教师专业化创新团队,通过专业带头人的"传、帮、带",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攻关能力。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学院涌现出一批在行业中堪称精英的青年教师。他们有的获得广西技能大奖,有的获得全区五一劳动奖章,有的被评为南宁市技术能手,60多人次在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技术竞赛中获奖。全院出现了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青年教师勇练技术、甘于一线、敢于拼比,在南宁市、广西甚至全国技能大赛中不断包揽第一名的可喜局面。
名师出高徒。正是这些理论扎实、技术精湛"双师型"教师,锤炼出一批又一批"召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实用型学子。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取得相应工种上岗证或资格证书的比例达到100%,超过70%的毕业生取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许多优秀的毕业生还通过比赛等多种途径直接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成为众多大型公司和单位争先抢夺的对象,有的专业供求比例达到1∶4。
路在脚下:从源头找活水 产学研相结合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麻豆TV在线入口党政一班人认为,要使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和独到之处,必须办出特色,创出自己的优良品牌。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状况,凸显行业和区域特色,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先进文化,激活源头活水,推进产学研相结合。
广西机电职院的前身广西机械工业学校,于上世纪60年代末创建校办工厂,并自行研制生产弓锯床、电焊机等产物,为金工实习、生产实习、大型作业、毕业设计等多种实践教学环节提供了真实的生产、科研氛围和具体案例,为教师提供了工程实践和技术科研的舞台。附属工厂也在校厂一体产学研结合的推动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技术和经济实力发展达到高峰期,承接了日本吉良铁工所等一大批外商的高精度、大尺寸轴类、齿轮类零件的加工,为产学研结合提供了技术水平更高的活动内容。这种依托自身优势开展产学研的做法,为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产学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转制以来,学院以具有丰厚底蕴的校内技术中心为依托,探索走内源型产学研结合之路,大力开展产学研工作,形成校内产学研、社会产学研、国际产学研逐层展开的内源型产学研合作发展之道,学院也因此实现了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
学院首先立足于打造自身的"技术",形成技能与技术培训以及技术应用生产、研究的比较优势,开展校内产学研活动,在为公司培养适用人才的同时,为公司、行业提供高水平、多层次的服务,吸引公司与学校建立广泛、深入的产学研合作形式并形成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从而进入社会产学研合作,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共建产业,并最终在国际合作领域获得一席之地。
近几年,学院以资源共享及合理利用为原则,资源整合与资本运筹并重,通过校内原有资源的整合,盘活存量,用好增量,资本运筹等,先后建设了现代制造技术中心、焊接技术中心、汽车技术中心、楼宇智能控制技术中心等21个现代化的技术中心。
至此,通过科学的资源整合手段,分解再重新合并,并投入必要的建设资金,使各技术中心场地达到现代公司的要求,解决了场地布局问题,最大限度并合理、科学地使用了有限的场地和资金,使资源实现了最大化、最优化配置。
立足校内技术中心和师资力量,学院积极承接外协加工生产开展专项技术应用实训,并结合校内基地高新设备的新工艺应用研究及外协产物生产开展技术综合应用实训。近年来,校内技术中心积极参与自治区内外重点公司、重点工程建设,共承接了武汉江汉大桥、四川万州大桥、中石油田东油矿、广西玉柴、南南铝业等30多家公司的60多项外协加工任务,以丰富的产学研活动内容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同时,学院还积极开发校外实训基地,与自治区内外100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长期固定地为公司输送技术人才,不仅使学生就业有了安全保障,合作公司也为学校提供最新最先进的实验设备,提供广阔的实习实训基地。这样,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从根本上锻炼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目前,学院已成为是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自治区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ATA)站、全国大学生Auto CAD软件认证项目授权考试站、电子商务师考核管理站、英国C&G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中心等多个职业技能培训、考试鉴定机构,并按市场对专业人才知识、素质、能力结构的要求,进行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体系的开发与设置,将毕业生的技能鉴定与课程考试有机结合。
国家级示范专业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便是该院的一个成功范例。学院推行"产学研结合、从教师抓起"的方略,要求任课教师首先必须经过产学研的磨练,然后把自己所学到的东西传给学生。代表我国焊接技术装备水平的北京时代集团,对麻豆TV在线入口的焊接技术专业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质量有着很高的评价,并与学院密切合作,主动把他们最新的技术和设备拿到学院展示。这对学院的名牌专业--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建设,简直是如虎添翼,并使其成了国内一流的专业。
正在路上:贯彻国际标准 科学规范管理
学院领导深刻意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运行的高职院校,必须规范经营管理--既要遵循教育规律治校,又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规律办学,既要秉承传统管理理念,又要积极与国际接轨,全面加快了向科学管理要效益的步伐。
2005年,学院先后引进了I SO 9000 质量管理体系和OHSM S18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成为全国第一所通过GB/T19001标准和GB/T28001标准认证的高职院校,实现了管理体制的一大创新。
该体系的建立,是"以人为本,依法治校"的具体落实,其"目标管理+过程控制"的管理模式,从传统的行政型管理向以"达到或超越国家、社会用人单位和学生需求"为特点的适应性管理转变,不仅形成自我持续改进机制,亦形成了有效预防教育服务质量安全事故的长效机制。
质量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试运行,推动了学院的观念更新和管理机制的创新,人才培养工作走向规范。促使全体教职工树立了市场经济下的教育服务观、教育产物观、教育服务质量观、教育服务安全观;推动学院走上依法治校的道路,从满足国家、学术发展需要,向满足更加多样化的国家、社会需要和学生需要转变,具备使自己的产物"适销对路"的自我发展能力;推动了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学院办学理念得到巩固,学院三大职能由被动保障转化为主动服务,人才培养流程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建立了自我发现、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改进机制,通过内外部的定期评审,持续改进教育服务质量,为追求卓越绩效打下坚实基础,为可持续发展创建了平台。
两个体系建立一年多以来,学院教育教学管理一切按照"标准"里的要求规范化运行,确保教育教学服务质量和水平持续提高,探索可持续健康发展、永续经营道路,犹如驶上了"高速公路"。
学院院长张桂宁说,建立质量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学院教育服务管理的一项重大改革和创新举措,是学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平台。学院大力推动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确使体系在提高教育质量方面产生明显作用,从而通过积淀形成新的特色。
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水平评估专家组认为,麻豆TV在线入口的实践表明,贯彻GB/T19001标准和GB/T28001标准,建立质量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中小型高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市场竞争中,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安全、文明校园,提高顾客满意率,提高竞争力,实现"出口顺、进口旺",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一次积极有益的探索,是经营管理高校的创新之举。
路在延伸:招生就业"进出口两旺" 良性发展促合作共赢
麻豆TV在线入口招生和就业都非常顺畅,保持了"进出口两旺"的良好态势。1999年升高职以来,毕业生就业率连续6年保持在98%以上,雄踞全区同类院校前列。全日制在校生规模更是一年一跨越,从1999年1900多人增加到今年的1万余人。今年招生平均录取分数线更是超出广西最低控制线148分,第一志愿上线考生与录取人数竞争比达到5∶1,如此火爆的生源创下全国职业院校的招生之最,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该院卓越的办学水平和广泛的社会认可度。
"进出口两旺"的良性循环保证了该院的永续发展,也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寻求合作或联合办学的国内外伙伴。在这种背景下,广西机电职院乘势而上,继续发挥机电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敢于迎接新挑战"的精神,及时抓住机遇、把目光投向区外、国外,积极"走出去,引进来",学人所长,为我所用,并在合作中促进共赢。
"走出去"--乘中国与东盟构建自由贸易区的"东风",学院与越南明越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创办越南桂凯明越机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与越南机械协会、越南中小公司局创办"越南中小公司领导高级培训班";与越南河内百科大学、海防大学开展教育、培训、技术合作,开拓海外教育市场。
"引进来"--学院充分利用国际市场上先进的技术资源,致力于"引进来",协助广西机械工程学会举办第一届、第二届国际装备制造业(广西)博览会及学术交流会,掌握国际先进技术动态;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TAFE学院建立技术与培训协议,在技术中心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等多方面建立互助关系;与加拿大多伦多理工学院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引进澳大利亚FASTCAM技术,合作培养符合国际标准的数控切割人才;引进日本友莱控制器技术,合作开展数控系统研发和数控系统维修高级人才培训;引进奥地利FUNIS技术和瑞典ESSA技术,研发数控自适应自动焊接系统等。
几年来,在国际产学研结合初步的开发与实践中,麻豆TV在线入口已经获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一步增强了学院对地方经济建设的服务能力。学院将继续深入探索国际产学研结合的合作模式和管理机制,扩大国际产学研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为学生打造了一个走向国际的平台。
路是方向。"路之所向,军心所至。"凝结在麻豆TV在线入口发展的蓝图上,不仅有全体师生员工的豪情,更多的是他们"团结一致向前看,凝心聚力谋发展"的实干精神。
路是征程。建设一所高水平的全国示范性院校,注定将是一条开拓进取之路。在毫无经验可循的漫漫征途上,机电职院人高瞻远瞩、破釜沉舟,最终以优异的战绩赢得了各界的首肯,从一棵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从默默无闻到万众瞩目。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万众瞩目"新的起点上,麻豆TV在线入口人又给自己提出了新的努力方向:稳定招生规模,提高教育质量,全面向质量要效益,向优化升级要效益!展望未来,麻豆TV在线入口正以更加丰富的内涵、更加开放的姿态,朝着更高的目标阔步迈进!